致良知线上课堂63期诚意班学习第22天
时间:2025年4月21日
姓名:张宁
地区:河南郑州
志愿:我立志成为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结合的实践传播者,去除糟粕,破除偏见,辩证看待,传承精华,先修己,再影响,为新时代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播贡献力量。
读到【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,是以能无过,非其心果与人异也。“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”者,时时自见己过之功】这段文字时,不禁想起了“不怕念起,就怕觉迟”这句警语。这句话虽不知确切出处,却深深印刻在我心中,成为自我提醒的重要警句。今天,我想结合这段话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。
古人讲求修身养性,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反省自身、修正错误,才能达到无过的境界。这种理念与“不怕念起,就怕觉迟”的精神不谋而合——即及时觉察自己的念头和行为,并迅速做出调整。无论身处何地,都应保持一颗清醒的心,随时内观自我,寻找那个最纯净的本我。
记得有一次参加朋友聚会,现场气氛热烈,大家谈笑风生。在这种热闹环境中,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,失去内心的平静。当时,一位朋友无意中说了一句话,触动了我的情绪,心里顿时涌上一股不满。然而,就在那一瞬间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负面情绪之中。
这时,“不怕念起,就怕觉迟”的浮现脑海,提醒我要立即觉察并处理这种情绪。于是,我深吸一口气,尝试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那句话背后的含义。经过短暂的内省,转换思维,在双方情绪比较合适状态下,委婉请教他说那句话是基于什么考虑的,我发现自己对那句话产生了误解,其实并没有恶意。
日常生活中,无论是面对工作上的压力,还是人际关系中的矛盾,努力做到及时觉察内心的波动,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调节。比如,在遇到同事提出的批评时,我会先冷静下来,思考对方的意见是否有道理,而不是立刻反驳或陷入消极情绪中,我心不动,有问题虚心接受改正,不是我的问题,避免对号入座,陷入纷争。
古人云:“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”,我们要时刻警惕细微之处,及时发现并改正不足。
未来,自己将继续坚持这一原则,不断提升自我,也希望更多人能够认识到明心见性的重要性,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和与智慧。
注意:本文归作者所有,未经作者允许,不得转载